高血壓患者日常飲食、起居、用藥要注意哪些呢?下面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些高血壓養生小常識。高血壓患者要學會調適壓力,舒緩心情,寓情于樂,培養聽輕音樂、養花養草、琴棋書畫等業余愛好,可放松心情;平時可適度自我按摩,放松心境。高血壓的護理還要注意控制體重,防范血脂過高。
一、飲食:飲食護理對高血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血壓很大程度上有"病從口入"的原因。高血壓病人要注意吃的清淡,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多吃低脂肪、優質蛋白食物,少吃膽固醇高的食物,多吃粗糧、綠色蔬菜和水果,多吃含鈣高的食物,戒煙酒咖啡及濃肉湯等。
(1)減少鈉鹽攝入,高血壓患者每日的鈉鹽以不超過6g為宜。體內鈉鹽過多,可導致抗利尿素分泌增高,使血壓反射性升高。
(2)適度補鈣和鉀,每天進食新鮮蔬菜400-500g,飲脫脂牛奶500mL,可以補充鉀1000mg和鈣400mg,可預防便秘等誘發血壓的增高。
(3)增加植物蛋白質攝入,減少高脂、高膽固醇、高熱量動物蛋白質的攝入。以改善血管彈性,延緩血管硬化,并能促進鈉鹽的代謝,從而降低血壓。
二、適度運動:根據自身的體質狀況、血壓高低等,掌握好運動量,以自我感到全身舒適為度,切莫盲目加大運動量。多建議慢跑、健身操、打太極拳、瑜伽、氣功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應據運動時的心率來判斷。但血壓較高、癥狀較多或有并發癥病人應增加臥床休息的時間。運動除了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的生成外,并能增強肌骨骼,減輕體質量和改善胰島素抵抗,提高心血管適應調節能力,穩定血壓。并且能增加食欲,促進腸胃蠕動,預防便秘,改善睡眠。
三、調暢情緒:高血壓是一種身心疾病,心理因素(精神神經因素)不僅是高血壓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且還影響高血壓的轉歸,高血壓的心理護理干預與治療療效存在相關性。根據患者性格特點、工作性質等,及時了解患者心理顧慮,給予適當心理疏導。如聽音樂、讀書看報、深呼吸等以緩解壓力。通過醫生-患者-家人的共同努力為患者創造一個安靜舒適、輕松愉快的環境,使患者學會自我調節,增強適應能力,從而避免易怒、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出現。本身患高血壓的人就屬于易怒、情緒不穩的體質類型,而這些又恰恰是使血壓升高的原因之一。高血壓患者要注意調適心情,放寬心境,避免情緒激動及過于焦慮,以免血壓受刺激升高。
四、戒煙限酒:香煙中尼古丁可刺激腎臟分泌兒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動脈痙攣、致血管內皮功能紊亂,長期吸煙會加重高血壓病情。長期飲酒者其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易引起高脂血癥,同時也是腦出血的誘因,有高血壓家族史或超重肥胖者均應堅決忌酒。
五、起居正常:晨起勿過快過猛,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發生。據天氣變換,適當加減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預防血壓波動較大及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建立早睡早起,定時睡眠的作息時間,不僅有利于消除疲勞,恢復體力,而且有助于防止血壓波動。
高血壓患者要養成規律健康的生活習慣,如每天按時排便,按時吃藥,充足睡眠;不要呆在很多噪音的環境中或是長時間亢奮,不要熬夜;天冷注意保暖,天熱時注意避暑,適當控制體重等等。
六、用藥護理:
1、告知常用降壓藥物的適應癥,不良反應。如a受體阻斷劑易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應注意體位改變不宜過快過猛等。
2、堅持長期合理用藥:據個體情況,遵醫囑合理長期服藥,不宜隨意減服或停藥,以免發生停藥綜合征。
3、注意自我檢測:如血壓波動較大,應及時隨診,據醫囑調整用藥。不應無癥狀就不予治療,延誤病情。
有研究表明,以生活方式改善為主要內容的非藥物療法可以增加降壓藥物療效,對于部分輕癥病例,有效的生活方式改善甚至可以使其避免藥物治療。通過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患者不僅改善了不良的生活行為方式,而且提高了藥物治療的依從性,有效控制了血壓,提高治療效果,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