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呼吸綜合征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
(2013年第1版)
為進一步指導醫療機構做好中東呼吸綜合征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降低發生中東呼吸綜合征醫院感染的風險,特制定本技術指南。
一、基本要求
(一)醫療機構應當根據中東呼吸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特點,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三個環節,結合醫療機構的實際情況,制訂醫院感染防控預案和工作流程。
(二)醫療機構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中東呼吸綜合征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的意識,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報告、早治療。
(三)醫療機構應當加強東呼吸綜合征的早期篩查和醫院感染監測工作,發現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中東呼吸綜合征感染患者時,應當按照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做好相應處置工作。
(四)醫療機構應當重視和加強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為醫務人員提充足的防護用品,確保診療區域的工作環境達到切斷傳播途徑,保護醫護人員安全救治患者的需求。
(五)嚴格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做好醫療器械、污染物品、物體表面、地面等的清潔與消毒;按照《醫院空氣凈化管理規范》,加強診療環境的通風,必要時按照要求進行空氣消毒。
(六)醫療機構應當合理安排醫務人員的工作,避免過度勞累,并及時對其健康情況進行監測,注意監測醫務人員的體溫和呼吸系統的癥狀。
(七)在診療中東呼吸綜合征感染患者過程中產生的醫療廢物,應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置和管理。
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
(一)發熱門(急)診。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上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設置條件及《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等有關要求。
2.應當配備數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護用品。
3.醫務人員在診療工作中應當遵循標準預防原則,嚴格執行手衛生、消毒、隔離及個人防護等措施。在接觸所有患者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接觸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患者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應當進行洗手或手消毒。
(二)收治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中東呼吸綜合征感染患者的病區(房)。
1.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應當符合上級衛生(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的設置條件和《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等有關要求。
2.應當配備數量充足、符合要求的消毒用品和防護用品。
3.對疑似、臨床診斷和確診病例應當及時采取隔離措施;疑似及臨床診斷病例應當進行單間隔離,經實驗室確診的相同感染征患者可以多人安置于同一房間。
4.根據中東呼吸綜合征的傳播途徑,醫務人員應當在實施標準預防的基礎上,采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與接觸隔離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醫務人員進入或離開隔離病房時,應當遵循《醫院隔離技術規范》的有關要求,并正確穿脫防護用品。
(2)原則上患者的活動限制在隔離病房內,若確需離開隔離病房或隔離區域時,應當采取相應措施防止造成交叉感染。
(3)用于疑似患者的聽診器、溫度計、血壓計等醫療器具和物品實行專人專用。重復使用醫療器具應用一用一清潔和消毒。
(4)嚴格探視制度,不設陪護。若必須探視時,應當嚴格按照規定做好探視者的防護。
(三)醫務人員的防護。
1.醫務人員應當按照標準預防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采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和接觸隔離。
2.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準。
3.每次接觸患者前后應當嚴格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要求,及時正確進行手衛生。
4.醫務人員應當根據導致感染的危險性程度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隔離衣。
(3)對疑似、臨床診斷或確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穿隔離衣。
(4)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及時更換。
(5)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脫去手套或隔離衣后立即洗手或手消毒。
(6)處理所有銳器時應當防止被刺傷。
(7)每個患者用后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的要求進行清潔與消毒。
(四)加強對患者的管理。
1.應當對疑似或確診患者及時進行隔離,并按照指定路線由專人引導進入病區。
2.病情允許時,患者應當戴外科口罩;教育患者在咳嗽或者打噴嚏時用衛生紙遮掩口鼻,在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后應當使用清潔劑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劑消毒雙手。
3.患者出院、轉院后應當按照《醫療機構消毒技術規范》對病房進行終末消毒。
4.患者死亡后,應當及時對尸體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雙層布單包裹尸體,裝入雙層尸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因民族習慣和宗教信仰不能進行火化的,應當經上述處理后,按照規定深埋。
醫務部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