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醫院黨委副書記劉懷瓚和紀委書記常應萍已來過永新鄉砂河村,到特困戶和幫扶戶家中,了解實際困難和幫扶訴求,并為每戶送去營養品和化肥。劉書記詳細告知我們行車路線,并叮囑山路崎嶇,汽車無法跟進,要隨時準備步行。
永新鄉是靖煤集團公司“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幫扶對象,有6個貧困村,1000多戶貧困戶,其中特困戶123戶,總醫院7名院領導需要幫扶貧困戶15戶,特困戶7戶。同時,集團公司要求總醫院為永新鄉6個行政村的5000余名村民全部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做為總醫院“雙聯”活動的聯絡員,前幾次來永新,我都是和醫院義診的醫療隊一同前往,地點大多在衛生院和衛生所,這一次,是隨領導專程幫扶慰問。砂河村是永新鄉最偏遠貧困的村落,居住分散,依山而建。
10點30分,我們來到永新鄉砂河村,駛入盤山公路,20分鐘后,司機師傅提醒已經來到萬峴社的地界,這是一段蜿蜒的山路,車輛無法再繼續通行。我們兵分兩路,一組去萬峴社,一組去侯峴社,司機師傅留下看車,我隨吳院長和杜書記前往萬峴。
吳院長提著牛奶走在最前面,我和杜書記緊隨其后,山路陡峭,人煙荒蕪,我們翻過山頂,才看到對面的山腰有一大片的山地和幾家農戶。吳院長和杜書記已是氣喘吁吁,我讓兩位小憩,自己先行下山問路。住在山腰的農家走出一位老人,得知我們問路是為了幫扶慰問,忙進屋披了件外衣,親自領我們前往,老人年近古稀,但步伐矯健,走在前面,我們被拉下一大截。翻過一座小山包,我們來到吳院長幫扶的特困戶張志清家,給我們帶路的老人讓我們敲門,囑咐慰問完按原路返回,他則轉身離開。
一陣犬吠聲后,張志清走了出來,把我們迎進屋里,這是山腳下一孔面積不大的窯洞,看上去已經住了許多年,男主人正值感冒,臉色蠟黃,妻子忙給我們倒水,又端出一些干糧。水是窖水,有點咸澀,但我們還是一飲而盡。吳院長和杜書記坐在門邊的炕頭上,開始仔細詢問男主人的病情和面臨的困難。張志清和妻子都已經60來歲,沒有生育,抱養了一個女兒,在白銀上技校。這家人種著三十多畝山地,靠天吃飯,供女兒上學。我打量著這個窯洞,黝黑的墻壁,一個土炕,暗紅色的方桌邊,是自家盤的鍋灶,挨著墻立著一袋面,一堆洋芋,這是一個不能再簡陋的家,我把帶來的牛奶輕輕放在桌上,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澀。吳院長詳細詢問了張志清的病情,是頸椎和重感冒引起的眩暈和不適,杜書記囑咐他去鄉衛生院開點藥,不能在家里捱著,兩人又各自拿出100元錢,讓張志清去買春耕用的肥料……
離開張志清家,吳院長和杜書記的臉色都很凝重,我輕聲提醒:“依照公司的安排,特困戶只需了解基本情況,由集團公司統一幫扶,另外,幫扶活動不提倡直接給付現金”,杜書記嘆了口氣,吳院長只說了一句:“于心不忍”。
沒走多遠,身后傳來急促的腳步聲,是張志清跟了出來,他說山路難行,怕我們找不到下一戶慰問的人家,他要領我們去,山上風大,我擔心他感冒加重,但他并不多說,只一味朝前走。
上到半山腰,是杜書記幫扶的特困戶萬生禮家,這是個40多歲的漢子,生活的重壓讓他顯得木訥而又冷漠,我說明來意,把提了一路的牛奶放在他手上,他才想起把我們讓進屋,倒上一杯熱水。屋里很陰冷,一位老大爺坐在炕上,不時的咳嗽,萬生禮倚墻站著,杜書記問了去年的收成,今年是否開始春耕,主要困難有什么,吳院長則習慣性地詢問老人病了多久,是否服藥?這家女主人已經去世10年,萬生禮獨自照顧兩位70多歲的老人和兩個孩子,靠種地為生,老人體弱多病,孩子上學費用高,生活非常困難。也許是不習慣生人,也許是農家特有的憨厚,他的話非常少,總結起來就三句,十年九旱;老父親身體還算好;兩個孩子大點就去打工,不再念書。吳院長和杜書記依舊留下200元錢,讓給老人抓點藥,買春耕的肥料,并留下聯系電話,囑咐有困難隨時聯系。
走出萬生禮家,看到張志清還蹲在大門口,他在等著送我們出山,春寒料峭,我們的心里卻涌出陣陣暖意,這就是鄉親的樸實。我們開始上山,風越來越大,一行人步履艱難,吳院長鞋底的鋼板斷了,我的腳也開始像針扎一樣疼,杜書記的喘息聲越來越重,我開始擔心起來,因為杜書記做過腎移植手術,時隔不到兩年。我想攙扶下書記,他示意還能堅持。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張志清突然說道:“我背你走吧,我聽你比我還吃力得多”,杜書記連忙擺手,說:“不行不行,你們前面走,我慢慢跟…..”
終于,我們上到山頂,又翻過山包,走到小車前,吳院長要帶上張志清去鄉衛生院開藥,他卻執意不肯,我明白,他開了藥再返家,會走到天黑,出來這么久,怕家中的老妻擔心。
我曾問書記,為什么這些村民不離開大山,擇水而居,或者去外地打工?杜書記搖了搖頭,回答說“甘肅整體上干旱少雨,遷徙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你沒有成長在這個環境,所以不懂,這里的農民祖祖輩輩靠天吃飯,土地就是命根子,他們不舍得離開自己的土地,也不能離開”。
這一天,我們總共走訪慰問了5戶特困戶,5戶困難戶,曹院長、趙院長和楊院長一行慰問了3戶特困戶,并給幾戶困難戶送去春耕用的化肥。大家的心情都無比壓抑,因為看到太多的貧苦和窘迫,深感個人幫扶的力量微不足道。也是此刻,我們才真正理解全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重要意義和深刻內涵。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我確信,隨著“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的深入開展,省委省政府和集團公司會立足長遠,帶動全社會的力量,盡力幫助永新鄉村民解決飲水、用電、行路以及農產品購銷等生活的急需問題,協調解決就醫、就業、上學的實際困難,運用各種手段開展幫扶活動,從當地實際條件出發來辦實事、做好事。不僅要授人以魚,還要授人以漁,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提高困難群眾的經濟收入和生活質量,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確保聯系村的每一個貧困家庭都能生活改善,每一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每一個貧困家庭的成員都能看得起病,做到社會財富全民共享,真正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
人間有愛,山路有情。
(總醫院雙聯行動聯絡員 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