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低分子肝素鈣,是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抗凝藥物。在臨床上主要用于預防深靜脈血栓、肺動脈血栓,治療不穩定心絞痛和心肌梗死,還用于體外循環和血液透析等。
一、適用癥
(1)預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血栓性靜脈炎)。
(2)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DIC)。
(3)在血液透析中預防血凝塊形成。
二、禁忌癥
(1)有出血危險的器官損傷(消化性潰瘍、出血綜合征)。
(2)對肝素及低分子肝素鈣過敏。
(3)有與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有關的血小板減少癥病史的患者。
(4)產后出血及嚴重肝功能不全者。
(5)患有嚴重的腎病的胰腺病變,嚴重高血壓,嚴重顱腦損傷的患者和術后出血期患者。
三、用藥前注意
(1)詳細詢問患者的過敏史和疾病史。硬膜外麻醉方式者術前 2 ~ 4 小時慎用。對下列患者要慎用并注意監護,有過敏史者;有出血傾向及凝血機制障礙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中風,嚴重肝、腎疾患,嚴重高血壓,視網膜血管性病變,先兆流產;已口服足量抗凝藥者。
(2)還應防止同非甾體抗炎藥物、抗凝藥物、水楊酸類藥物、對血小板功能造成影響的藥物和血漿增容劑(右旋糖酐)等同時應用。
(3)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尤其女性)對肝素較敏感,可能易出血。在使用過程中,檢查血小板計數,密切觀察有無出血,血小板減少等情況。
四、皮下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的選擇:腹部,以臍部為中心,臍周上下5cm,左右10cm(臍周1cm除外)范圍內做“十”字,將腹部分為四個象限,有規律地輪換注射部位,使每個象限注射時間間隔48h,注射點間距大于2cm。我們可以使用腹部皮下注射定位卡,幫助我們進行規律輪換。定位卡(如圖)中間大孔為禁止注射區域,其余小孔按數字由小至大依次選擇,每次注射去掉一個小孔,規律輪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