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護士節是為了紀念現代護理學科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于1912年設立的。而設立國際護士節的基本宗旨,就是倡導、繼承和弘揚南丁格爾不畏艱險、甘于奉獻、救死扶傷、勇于獻身的人道主義精神?,F在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南丁格爾從事護士職業的時候,正是戰爭年代,南丁格爾是作為戰地護士而聞名的,那么為什么在當今這個和平的年代,像“不畏艱險”這樣的詞語仍舊適用于護士這一職業群體身上?與其來回答這樣的問題,不如直接看看最近發生在醫院的傷害護士事件:
5月30日,蘭大一院發生一起傷醫事件。一名車禍致輕傷患者及家屬占據急診科重癥搶救病床,圍攻、毆打值班醫護人員,致使急診科一名男性護士左眼眼球鈍挫傷、眼瞼撕裂、視網膜震蕩??墒钦厥抡咭烟右?。
6月18日,廣西自治區人民醫院也發生過一起暴力傷醫事件,該醫院的一名黃姓男護士在急診科被患者家屬打傷。確診為:“腦震蕩和上唇內壁挫裂傷。”
6月23日,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在急診前臺接診過程中,一名女護士被患者的陪同人員打傷。初步診斷為“腦震蕩、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
7月16日,惠州市惠城區東江泌尿專科醫院發生一起暴力傷醫事件,1名護士(導醫)被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另有4人受傷住院,嫌疑人被當場抓獲。
7月19日,南京兒童醫院一名年輕護士在給一名3歲的患兒進行靜脈穿刺時,由于孩子哭鬧配合不好,穿刺困難、未成功,護士準備再次穿刺時,門外等候的母親沖進治療室,在護士毫無防備的情況下,用ipad直接砸向面部,造成額部長達2公分、深及骨膜的傷口。
11月20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患者家屬因擔心醫務人員在配藥時偷藥或換藥,以監督護士配藥為名,推撞治療室大門試圖強行進入,導致一名護士被撞傷,眉骨處縫了8針并住院治療,家屬拒認錯。
醫護人員遭受患者或患者家屬辱罵、毆打、攻擊并不鮮見。護士只是一種職業,護士的職業屬性是第二位的,作為公民的屬性 才是第一位的。如果穿上白大褂、戴上護士帽以后,他們連公民基本的人身權利都無法得到保障的話,也就談不上所謂的職業榮譽感,談不上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職業角色。
這種基于職業身份遭受種種“額外傷害”的群體,顯然遠不止護士這一職業。因醫患糾紛、矛盾造成的護士的職業風險,不僅會導致職業榮譽感降低,還會影響人們對于職業的選擇。假如人人都只選擇那種四平八穩、沒有任何風險的職業,那么像護士這樣的職業誰來從事,我們需要的服務誰來提供,社會又將如何維持正常的運轉?
請大家愛護護士吧,不管我們從事何種職業,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別人的理解與尊重。